聯系我們
你的位置:首頁 > 新聞動態 > 專題報道

淺論普通高校音樂的數字化教學

2017-5-23 22:14:43??????點擊:

一、高校音樂數字化教學的前提

我國音樂教育的現狀不容樂觀。從國際方面看, 還停留在西方20 世紀上半葉的水平, 我國著名音樂教育家繆天瑞先生語重深長:“中國音樂教育落后西方100 年! ”從國內方面看, 即便是現在, 我國中小學的音樂課還是以唱歌為主, 很少涉及作品欣賞和基本樂理, 所聽、所講都還只是音樂本身, 沒有真正地立足于提高學生的音樂修養, 所以到了大學, 音樂教學一般也只能停留在簡單、初級的欣賞的層次上, 就像江澤民總書記在1999 年由黨中央、國務院召開的全國第三屆教育工作會議上對普通高校音樂教育所做的評價——有點拖現代化的后腿。盡管普通高校目前基本上開設了音樂欣賞課, 但實際上音樂教學卻并未得到應有的重視, 許多院校只是走形式, 應付上級教育部門的評估或檢查。有些院校甚至只配備了并非音樂專業的兼職音樂教師, 無法確切保證音樂教學的質量、效果。也就是說, 相當多的普通高校在音樂教學理念方面還很落后, 所以, 只有端正思想、提高認識、改變觀念, 我國的音樂教育才有可能奮起直追、迎頭趕上。普通高校教師教學模式十分老化, 相當多的院校在音樂欣賞教學中依然沿用古老、傳統的教學模式: 一個教師面對幾十個學生、一支粉筆一張嘴、一臺錄音機幾盤老磁帶, 教師講, 學生聽, 沒有交流的課堂就像沉寂的死水, 枯板的旋律帶不起激情的漣漪。目前全國高校的教改思潮已經風起云涌, 音樂課堂改革的腳步更加勢不可擋。

2001 年教育部下發了《關于加強高等學校本科教學工作提高教學質量的若干意見》, 提出“應用現代教育技術提升教學水平”。2002 年9 月8 日, 江總書記在慶祝北京師范大學建校一百周年大會上發表重要講話, 提出“教育創新”重要思想, 指出:“進行教育創新, 必須充分利用現代科學手段, 大力提高教育的現代化水平。要通過積極利用現代信息和傳播技術, 大力推動教育信息化, 促進教育現代化?!备鞯馗咝5囊魳方處熣跒榻谈倪M行著積極努力的探索。近些年來, 在國家教委的直接關懷下,“千兆進樓, 百兆到桌面”工程的全面開展, 尤其是寬帶傳輸技術的突飛猛進, 促使我國大多數的普通高?;旧贤瓿闪恕靶@網”這項工程的建設。這里所講的網絡(netwo rk) , 是指將幾臺計算機通過網絡適配卡(netwo rk adap ter)、網絡傳輸線等硬件, 以及網絡操作系統的軟件連接而成的一個系統。通常網絡按照區域大小, 可分廣域網(WAN )、中型網(MAN ) 和局域網(LAN ) 三種。設置校園網最主要的目的是為廣大師生提供資源共享和數據交換。校園網的蓬勃發展為提高音樂教學的質量、實現數字化革命, 提供了一個良好的平臺。


二、數字化教學的教師素質要求

新的教學模式對教師素質提出新的要求, 要求任課教師熟悉計算機系統的操作, 熟練掌握計算機音樂制作技巧的操作。與此同時, 教師應該了解熟悉國外優秀的練耳軟件, 有選擇有針對性地使用。事實上, 要運用好數字化音樂教學手段也并非易事,需要大量的精力和合理的知識體系。一堂質量差的多媒體音樂課或許比傳統方式教學還要糟糕。但是, 數字化音樂環境中多媒體所帶來的嶄新知識傳輸方式、廣博的信息量是傳統音樂教學模式所不可比擬的。所以, 各高校音樂教師應該盡早掌握這一先進數字化教學技術, 為教學服務。


三、音樂數字化教學的發展趨勢

未來數字化教學將呈現出素材數字化、內容形象化、細節精確化、過程自動化和對象個性化的趨勢。(一)教學素材數字化。通過現代媒介, 如廣播、電視等媒體或通過磁帶、CD、M P3 等載體可以承載內容豐富、種類繁多的多元化音樂。如弦樂音色、木管銅管音色、打擊樂音色、電子樂器音色、合成音色; 從節奏上來講有迪斯科、華爾茲、倫巴、探戈、搖擺、搖滾等; 從音樂風格來講有: 古典、民謠、鄉村、爵士、藍草、拉丁風格、非洲風格、新紀元風格等。

(二)教學內容形象化。計算機的信息處理、存儲量、編輯能力及現場改編能力足以使教師的備課思維得到最大限度的發揮, 教學的內容空間得到極至擴展。例如, 在古曲《春江花月夜》賞析時, 無論是“漁樵問答”還是“高山流水”, 都可以有景色的配合??粗忝澜戏耙苿拥漠嬅?。聽著管樂絲弦, 感受著畫面的流動, 便完成了音樂欣賞的課程, 這種形象生動的教學手段必然能極大提高教學效果。

(三)教學細節精確化。視唱與聽音訓練是必不可少的重要

內容, 在以鋼琴為教具進行此項教學時。教師一定會遇到訓練音色單一, 要不斷反復彈奏, 無暇顧及學生學習效果的難題。教師可以事先運用電腦多媒體系統制作好訓練內容, 如不同音色音程、和弦、旋律、節奏、伴奏。素有“音樂靈魂”之稱的節奏在視唱練耳教學的訓練過程中占有相當的比重, 也是最具有訓練難度的。電腦音樂系統內具備全人類發明的幾乎所有代表性的打擊樂器效果, 統稱“鼓機”功能。它不僅音色逼真, 而且表現力度具有手感, 從全套爵士鼓到木魚, 從拉丁鼓到梆子等百余種打擊樂器都能從合成器的鍵盤上或音源中找到自己相應的位置。每一種打擊樂器又可以任意編成節奏型, 可以即時播放, 又可以根據教學要求即時改變速度、力度, 與傳統日常節奏訓練時教師用跺腳拍掌、用嘴干喊“噠噠噠”進行教學相比。不可同日而語, 其效果和效率有天壤之別。

(四)教學過程自動化?;跀底旨夹g開發的教學軟件系統, 可以通過計算機多媒體系統對音樂教學人機交互、及時反饋, 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認知主體作用的發揮。由于人們對事物的感知可以通過多感官進行, 而用多媒體表達的信息就是一個有機的整體。在計算機上通過多媒體技術模擬某些現象的發生或再現時, 可提供豐富的感性材料, 能讓學生的認知過程更接近自然和科學, 而計算機音樂制作技術和多媒體系統可以極大地增強教學內容的表現形式。

(五)教學對象個性化。在多媒體遠程教育網絡中, 所有學習過程都可以在瞬間完成, 學生所需要的老師、專家、資料和信息成為“遠在天邊, 近在眼前”的事情。在這里, 教授者的主動性是: 音樂教學不再受時間、空間和地域的限制, 教授者可以通過計算機網絡, 將自己一生的積累傳播到全世界的每一個角落。學習者的積極性是: 日常工作與音樂學習完全融為一體, 上班和學習的界線將被打破, 每個人均可以在任何時間地點, 通過網絡自由地學習。個性化與協作型的互動性是: 即可以進行“個性化”(單個輔導) 的音樂教學, 又可以進行“協作型”(集體輔導) 的音樂教學。

在人類跨入21 世紀后, 隨著高科技的飛速發展和經濟的騰飛, 國家對教育的高度重視和不斷加大對教育經費的投入, 歷史賦予教育新的機遇。我國的音樂的教育尤其是普通高校的音樂教育應在這個大的背景下, 抓住機遇, 充分應用網絡技術、多媒體技術和數字音樂制作技術, 與時俱進、開拓創新, 使數字化音樂教學手段在音樂教育中得到普及和發展, 使我們的音樂教育朝著更加系統化、專業化、現代化和國際化的方向邁進。以上音樂教育數字化的教學模式的構想很簡單, 它的實施不但需要音樂教師的協作努力, 不斷學習。同時, 也需要各級教育管理部門及院校領導予以支持, 并拿出具體的計劃及操作流程。隨著網絡、M ID I 技術的不斷發展, 數字化音樂教學必將使傳統的音樂課堂產生革命性的變化。豐富的課堂視聽、規范的課堂內容、統一的課堂進度將是這一革命顯而易見的階段性成果。_

欧美另类丰满熟妇乱XXXX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