檔案數字化加工的幾點思考
在參加文化產業數字化加工的工作過程中,深深感到加強檔案數字化加工工作實施過程管理,是保證紙質檔案數字化加工工作順利開展的關鍵。結合檔案館開展紙質檔案數字化加工工作實際,談談對規范紙質檔案數字化工作實施過程管理的認識。
一、紙質檔案數字化加工前整理過程的管理
數字化是將紙質檔案數據圖像的轉換,而這個轉換的基礎是在完整、準確、清晰的檔案前處理、整理后進行的。紙質檔案數字化加工的流程:調卷——整理(編頁、核對目錄)——分解——掃描——還原裝訂——圖像處理——索引著錄——質量檢驗——數字化掛接——電子版刻錄。在工作中,往往會忽略數字化加工的前處理過程,《紙質檔案數字化技術規范》規定在掃描之前,根據檔案的管理情況,按目錄數據準備、拆除裝訂、區分掃描件和非掃描件、頁面修整、檔案整理登記、裝訂等步驟對檔案進行適當整理,并確保檔案數字化質量。由于現存的紙質檔案產生的時代不同,檔案的紙張、筆跡各不相同,特別是傳統方法歸檔的檔案,分為案卷級和卷內級,各個時期形成的案卷和卷內條目的著錄和格式五花八門,行文不統一,有些用語不規范,頁碼編錯等問題很多。所以,數字化的前準備就是尤為重要的一項環節。因此,首先必須搞清紙質檔案現狀,并進行整理。筆者認為紙質檔案的現狀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檔案的產生年代、檔案使用的紙張環境(包括紙張的厚度和損壞等情況)、檔案使用的筆類(含內文書寫的顏色)、檔案的裝訂情況(線、孔、膠水、螺絲及硬、軟封面、內文狀況)、檔案的目錄狀況(含目錄與內文是否吻合、目錄內容是否完整性)、檔案編頁準確的數量等方面:因此,在對紙質檔案數字化之前,必須分清輕重緩急,在開展鑒定工作以后,根據館藏檔案重要程度、破損情況、利用需求等,詳實進行統籌規劃,分步實施數字化。以館藏重點檔案、重要全宗的檔案和涉及民生等檔案優先進行數字化。
二、紙質檔案數字化加工操作過程管理
為保證紙質檔案數字化每個工作環節的正常進行和各個工作環節的順利銜接,我館在紙質檔案數字化基本環節管理中按照《紙質檔案數字化技術規范》的要求,制定了一系列紙質檔案數字化加工流程表,如《檔案數字化掃描批次表》《檔案數字化領卷、還卷登記表》《紙質檔案數字加工交接登記表》《檔案電子目錄質檢登記表》《紙質檔案數字掃描驗收表》等,這些登記表在紙質檔案數字化加工流程和數字化加工管理過程中起了重要的保障作用。數字化加工完成后,我們應及時將這些登記表整理、匯總、裝訂成冊,并在此基礎上詳細編寫檔案或全宗檔案的數字化加工說明,包括全宗號、目錄號、年代、案卷總數、件數、總頁數、存儲方式以及加工中存在的問題及解決方案等,形成一套完整、規范的資料,保存起來,以備后查。首先紙質檔案數字化若數字化后的數據在驗收時或使用時發現問題,它們也是回查問題、解決問題的最重要的依據。其次這也是留給后人的文字記錄,是保證檔案數字化工作前后一致和銜接不同時期、不同全宗檔案數字化工作的有效手段。在做好上述環節工作的同時,著重要重視數字化掃描等環節的質量問題。嚴把掃描圖像質量關。
在檔案掃描的實際操作中會碰到各種問題:
?。?)漏掃與多掃問題。一是漏掃描檔案文件資料、大圖紙的信息。有的檔案頁面折皺遮字,信息沒有全部掃描出來;二是對列為不進行數字化處理的對象進行了掃描。
?。?)大幅面圖像的拼接處理問題。由于機器的限制,很多大幅面檔案、資料、圖紙無法整頁掃描,只能進行分區掃描,形成的多幅圖像按要求進行拼接處理,使之合并為一個完整的圖像,以保證檔案資料數字化圖像的完整性。在掃描過程中,從技術上完成多幅圖像的拼接處理是完全沒有問題的,但是在掃描加工的實踐中卻很容易忽視這種情況,影響全文檔案數據的未來利用。
?。?)在選擇掃描分辨率方面,相關工作人員沒有根據檔案紙質的不同、采用不同的分辨率,沒有嚴格按照圖像清晰、完整、不影響圖像利用效果的要求進行掃描。對同一卷檔案采用同一種分辨率、同一種模式進行掃描,完全不考慮在同一卷檔案中也會有不同紙質質量。其產生的后果是,有的幅面比較清晰,有的幅面則清晰度較差。
?。?)在掃描過程中也會出現檔案原件頁面上會有多頁粘貼的情況,遇到這樣的情況時需要工作人員分次有序掃描,形成完整檔案文件。
?。?)檔案全文掃描后的劃分關系到條目與掃描圖像的掛接,工作人員要根據所輸入的條目,認真仔細的劃分,確保掛接后數據與圖像的一致性。嚴把檔案資料原件還原關。在數字化掃描進行前我們都要拆卷(件),拆除裝訂物,完成掃描后再重新裝訂起來,按技術要求,案卷裝訂要保持檔案的原貌。由于檔案案卷的歷史原因和實際操作的疏忽,致使出現兩種不應該出現的狀況:一是發生漏裝訂部分檔案頁面;二是把屬于本案卷的文件,錯裝進另一案卷。這些問題的出現勢必會使與檔案案卷原貌不相符,以致影響到檔案復原后的質量,因此一定要按照檔案整理的技術要求,認真細致的做好數據檔案的還原裝訂,確保檔案的前后一致性。
三、紙質檔案數字化加工成果數據驗收過程管理
根據《紙質檔案數字化技術規范》規定數據驗收主要包括:數據抽檢、驗收指標、驗收審核、驗收登記四個方面的內容。組織嚴格規范的數據驗收,是保證數字化加工質量的重要手段,紙質檔案數字化加工,任何一個邏輯錯誤,都會給數據的管理和使用帶來麻煩或隱患,要賦予數字化加工各環節工作人員質量檢查任務,每個工作人員操作前,要先對上一環節提供的檔案或數據進行質量檢查;檔案掃描員負責檢查檔案前處理質量,圖像處理員負責檢查檔案前處理和檔案掃描質量,數據掛接員負責檢查檔案前處理、檔案掃描和圖像處理質量,質檢員負責檢查所有環節工作質量,各班組長負責檢查本班組人員工作質量。數據驗收包括目錄數據庫、圖像文件及數據掛接的總體質量,抽檢的比率是一個全宗不得低于5%,如出現目錄數據庫與圖像文件掛接錯誤,或目錄數據庫、圖像文件之一出現不完整、不清晰、有錯誤等質量問題時,抽檢標記為“不合格”;一個全宗的檔案,數字化轉換質量抽檢的合格率達到95%以上時,給予驗收“通過”,驗收結論必須經處室相關人員、局館領導審核簽字后方可有效,并填寫紙質檔案數字化驗收登記表單,數據驗收過程結束。
四、紙質檔案數字化加工成果安全管理
- 上一篇:專業音樂軟件對傳統音樂教學的影響 2017/5/23
- 下一篇:如何實現檔案數字化 2017/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