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檔案數字化
2017-5-8 23:11:45??????點擊:
一、歷史檔案數字化的意義
歷史檔案數字化是一項浩大的文化基礎工程,跨越檔案管理、歷史研究、文物保護、信息科學等多系統、多學科,是檔案界、史學界、文物及信息行業普遍關注的大事。
二、歷史檔案的特性
在傳統的檔案存儲介質中,歷史檔案的數量最為巨大。
2、狀態復雜
歷史檔案因為存續時間較長,大小、厚度、質地不一,很多檔案都具有“薄、毛、黃、糙、脆、雜”的特點。
3、價值高昂
檔案的唯一性決定了檔案的珍貴性,尤其是一些歷史檔案,如古籍善本,更是需要以文物的視角來看待。
三、歷史檔案數字化的要求
1、安全第一
指在數字化加工過程中要始終堅持“保障實體檔案安全”為第一要素,因為歷史檔案兼具檔案和文物的雙重屬性,必須在工作過程中保證“不丟失、不損壞、不混亂”。
2、質量為上
指在數字化加工過程中要一次性保證“成果數據質量”符合技術標準,滿足利用和仿真兩方面要求。
3、保證效率
指在數字化加工過程中要不斷優化流程、統一規范、強化管理,在“保障實體檔案安全”和“成果數據質量”的基礎上,使得整體數字化加工工作高效穩定的運行。
四、歷史檔案數字化的設備
建議 | 理由 | |
類型 |
高速平板掃描儀 零邊距高速平板掃描儀 |
歷史檔案的特性決定其數字化設備只能選用平板掃描儀,而不能夠選擇饋紙式掃描儀。 |
零邊距規格 | 標準零邊距(小于2 毫米) | 非標準零邊距掃描儀在掃描成冊檔案時無法采集到中縫部分的有效信息。 |
光源技術 | CCFL(冷陰極燈管) | 技術成熟,色溫穩定,色彩還原度較好,主要應用于中高端掃描儀;使用壽命較長,約5000小時,可連續使用3年。 |
光源數量 | 雙光源 | 景深大,掃描影像清晰度高、色彩還原度好。 |
掃描速度 |
單程≤3秒/頁 雙程≤5秒/頁 |
歷史檔案數量巨大,在保證掃描影像質量的同時,也要保證較高的加工效率,因此掃描速度是非常重要的指標,需特殊說明速度指標必須是在“彩色、A3幅面、300dpi” 模式下測算,因為這是歷史檔案數字化的標準掃描參數。 |
機械構造 |
橫掀上蓋、有阻尼技術 機器外部有強力密封> |
橫掀上蓋符合加工員操作習慣;阻尼技術可使上蓋懸浮,加工員雙手操作檔案實體,更加高效便捷;強力密封可防止機器內部進塵,影響圖像質量。 |
掃描幅面 | ≥A3 | 應用面最大的是A3幅面,少數用到A2幅面。 |
掃描元件 | CCD | 掃描元件有CCD、CIS、CMOS,其中CCD發展時間較長,技術最成熟,其掃描品質最好。 |
光學分辨率 | 600×1200dpi | 歷史檔案數字化光學分辨率的要求一般是300DPI,不會超過600DPI。 |
色彩位數 | 輸入48位、輸出24位 | 標準要求 |
標配軟件 | 檔案數字化加工系統 | 專業軟件保證加工效率和質量 |
售后服務 |
一個月內免費更換 三年免費保修 報修后4小時內響應到場 每月上門免費維護保養1次 |
歷史檔案數字化需要掃描儀設備適應“長時間、高強度、連續不斷使用”的要求,因此良好的售后服務支持是對數字化工作的有力障 |
五、歷史檔案數字化的流程
1、為保證實體檔案安全,檔案交接必須清點,檔案操作必須有標準規范,檔案離卷必須有替代單據。
2、掃描前處理過程比較復雜,包括清點、除塵、修補、展平、去霉等,工作人員需要有檔案修復的知識和經驗。
3、原始掃描影像一般要求不進行優化處理,保持原始影像信息不變,因此對掃描崗位的工作要求較高,掃描圖像偏度不
得大于1度,同時要符合不同文種檔案的順序要求。
4、質量檢查項目繁多,包括圖像的完整性、偏斜度、清晰度、失真度、圖像畸變等。
5、在整體數字化工作流程中,能夠通過優化軟件系統來提升效率或替代人工操作的方面,一定要不遺余力的開展研發工
作,其結果一定是事半功倍的。
- 上一篇:數字圖書館 2017/5/8
- 下一篇:淺談檔案數字化的意義 2017/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