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系我們

中國毆劇音樂大典—數字化

2017-6-9 22:29:37
中國毆劇音樂大典—數字化

中國毆劇音樂大典—數字化

中國毆劇音樂大典—數字化

中國毆劇音樂大典—數字化

詳細介紹

目 錄

傳統大戲
一、《高機與吳三春》
(一)《高機與吳三春》舞臺版本(選段)(1979 年) …………………………………5
漏盡燈殘不知倦 ……………………………………………………………………………… 5
繡工精致畫傳神 ……………………………………………………………………………… 6
陳絲織新綢 …………………………………………………………………………………… 8
看綢喜在心 …………………………………………………………………………………… 9
我當他白發蒼蒼老師傅 ………………………………………………………………………12
打擾老司了 ……………………………………………………………………………………13
春風無意到我家 ………………………………………………………………………………15
機房高掛一盞燈 ………………………………………………………………………………17
他要回家了 ……………………………………………………………………………………18
三春命孤苦 ……………………………………………………………………………………18
上無片瓦遮陰雨 ………………………………………………………………………………20
鄰家小妹送頭繩 ………………………………………………………………………………24
江心孤嶼百花紅 ………………………………………………………………………………26
千年古樹樟抱榕 ………………………………………………………………………………30
樟抱榕下相思紅 ………………………………………………………………………………31
“賣綃啊” ………………………………………………………………………………………32
想高兄 盼高兄 ………………………………………………………………………………33
注目凝視心粉碎 ………………………………………………………………………………36
從溫州到縉云 …………………………………………………………………………………38
難道你忘卻機房彩綢愿 ………………………………………………………………………40
你的心變了 ……………………………………………………………………………………41
看罷菜飯疑在胸 ………………………………………………………………………………43
狂風暴雨霧濛濛 ………………………………………………………………………………46
怒沖沖出了縉云城 ……………………………………………………………………………47
甌江如帶水如銀 ………………………………………………………………………………50
(二)三集甌劇戲曲電視劇版本(選段)(1998 年) ………………………………… 52
茫茫塵霧朦江面 ………………………………………………………………………………52
通宵達旦燈漏殘 ………………………………………………………………………………53
繡工精致畫傳神 ………………………………………………………………………………53
燭光閃爍夜深沉 ………………………………………………………………………………54
喜見新綢情難禁 ………………………………………………………………………………55
見此情吃一驚 …………………………………………………………………………………57
四海為家織綢綾 ………………………………………………………………………………59
三春命孤苦 ……………………………………………………………………………………60
既然高兄未娶親 ………………………………………………………………………………61
開弓難留弦上箭 ………………………………………………………………………………64
鄰家小妹送頭繩 ………………………………………………………………………………65
為父經營常出門 ………………………………………………………………………………66
此次湖州去經營 ………………………………………………………………………………68
一聲霹靂重山哀 ………………………………………………………………………………69
那李家封封書信婚事催 ………………………………………………………………………70
丫頭做事欠思忖 ………………………………………………………………………………71
日夜飛舟離龍泉 ………………………………………………………………………………73
一路上追尋兒怒氣沖沖 ………………………………………………………………………75
人拜廟中如來佛 ………………………………………………………………………………76
枯桐葉落枝梢折 ………………………………………………………………………………77
父母為兒訂下親 ………………………………………………………………………………78
難道你忘卻機房彩綢愿 ………………………………………………………………………79
欲泣堵聲情難禁 ………………………………………………………………………………80
曾記得 …………………………………………………………………………………………81
耳旁隱隱人呼喚 ………………………………………………………………………………82
昏迷中與三妹再次分離 ………………………………………………………………………82
高兄啊,此身難以與兄共 ……………………………………………………………………83
無詞的歌 ………………………………………………………………………………………84
(三)青春版本(選段)(2010 年) …………………………………………………… 86
穿桃拂柳到龍泉 ………………………………………………………………………………86
有心來將機房走 ………………………………………………………………………………87
今日得見三春妹 ………………………………………………………………………………87
他相貌堂堂人爭夸 ……………………………………………………………………………88
一席話聽得真 …………………………………………………………………………………89
世上只有藤纏樹 ………………………………………………………………………………90
花配花 柳配柳 ………………………………………………………………………………91
高機平常不求人 ………………………………………………………………………………94
這是女兒給他的銀和金 ………………………………………………………………………95
天沉沉地沉沉 …………………………………………………………………………………95
…………………………………………………………………………………


后 記
作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項目的甌劇,編纂《中國甌劇音樂大典》是一項重大舉
措,功在當代,惠澤千秋。
九百年前,在浙南這片土地上,孕育萌發了中國戲曲的鼻祖“溫州南戲”。
南戲故里的溫州古老劇種——甌劇,它必然的延續了“南戲”的文脈。
“以歌舞演故事”的中華民族戲曲大系中,無不受南戲影響的各聲腔劇種,各自流行于一
定地區,具有各自的地方特色,是我國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戲曲,有其共性(即普遍性)。
同時又有其個性(即特殊性),形成各劇種區別的,主要是各該劇種的聲腔音樂。聲腔音樂是
各劇種間種性之所在。
流行于浙南南戲故鄉的甌劇,具有四百多年歷史,有濃郁的地域特色,數百年來,深受
廣大人民群眾的喜愛和歡迎。
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以來的六十多年來,黨和政府高度重視地方戲曲的發展,在劇目創
作、人才培養、劇團建設都取得了顯著成績。
改革開放以來,由于市場經濟和多元文化的影響,城市觀眾減少,市場萎縮日益突出,
全國范圍內,不少院團“停擺”乃至報散。致一些聲腔劇種湮沒無聞!在這種嚴峻局面下,
搶救甌劇四百年沿續下來的聲腔音樂,以及建國六十多年來的發展軌跡,便成刻不容緩的當
務之急。
史來藝術文化的傳承,賴于兩種方式——
其一,動態傳承。這是活體的,它仰仗于一代又一代的戲班(院團)為載體的藝人們的
薪火相傳,這是活的,有聲有色的存在于人民大眾中的傳承。它鮮活有加,人民喜愛,藝人
受益,英才輩出;但是有時往往受到時局變遷、社會變革及其他諸多人為的或非人為的制約,
一旦失去,便無可挽回。歷史上諸多聲腔劇種的消失便是如此,就是說,這種傳承,有其局
限性和不穩定性。
其二,靜態留傳。所謂靜態留傳或傳承,即在靜態情勢下留而傳之——多通過“文本”
見諸于史籍報刊等等,如:《綴白裘》、《戲考》、《曲錄》、《太和正音譜》、《納出楹曲譜》、《九
宮十三調曲譜》等典籍相傳,如今更有了影視光碟,手段多多。當然,還有社會“抄本”、“抄譜”
等靜態形式。此等靜態傳承。雖無動態傳承那樣鮮活和有聲有色廣為視聽,卻很少受社會變
遷、時局流變等外部因素的干擾,只要有“本”可據,即便百年或者更長,仍可據“本”復活。
就是說這種傳承方式,有它的可靠性與凝固性。自然,從不同角度視之,有其“利”,也復有
其“弊”,這里不作枝蔓。
為了不讓老祖宗留下來的聲腔音樂在我們這一代手中消失,溫州市政府職能部門——溫
州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決定編纂《中國甌劇音樂大典》。它要求我們對這筆古老的財富一音
不動、一字不改的保留下來,為后人展示其歷史本貌,這可是幾百年我們民族的音樂文化的
“非物質文化”瑰寶呀!與此同時,將半個多世紀以來的發展改革的軌跡,擇其優秀加以匯集,
為后世留下參考的歷史“文獻”,這同樣是一筆不可或缺的財富。有和沒有,是大不一樣的。
這在溫州是史無前例的大型系列工程,要說沒有困難,自不現實,籌劃、立項、經費、組織、
協調等等,不一而是,其最突出者,首先是資料散失?!拔幕蟾锩笔旰平?,致許許多多
珍貴音樂資料,或抄家或被作“封、資、修”“文化垃圾”付之一炬!流失多多,如:《苦海源》、
《金水橋》、《七星燈》、《南海長城》、《秋海棠》、《黛諾》、《白求恩》、《張思德》、《向北方》(越
南)、《王十朋》、《單刀會》、《紅姑娘》、《紅色宣傳員》(朝鮮?。?、《送水》、《小足球隊》、《兩
兄弟》、《擦亮眼睛》、《年輕一代》、《千萬不要忘記》、《東風解凍》、《東風港》、《東海紅纓》、《最
后兩行》、《補鍋》、《打銅鑼》、《劉介娒》《錯算一筆賬》等等。使得今日編纂工作,大受損缺,
令人痛心疾首!對歷史文化的淡漠造成的后果,是無法彌補的損失,同樣也是對歷史的犯罪!
今日,我們編纂《中國甌劇音樂大典》,只能就米下鍋,這也是實出無奈,再不及時搶救,
若干年后將會如何?
其次,易事成題——記譜。記譜,這本是不成問題的問題,事情緣于為給歷史少留些歷
史遺憾,因而發動社會和老藝術家通過錄音等現代工具,盡可能的錄留些音樂唱腔唱段等等;
始料不及的是,記譜成了問題。在溫州這片文化沃土,能記譜者多多,然而,就是這樣的小
事,一時卻成了“大事”,為何?因為在經濟氛圍十分昌盛的溫州,有的因為忙而顧不上,有
的看不上此等“雞毛蒜皮”的屑事,有的不善,更有的“專門家”不屑一顧,殺雞焉用牛刀?
而編委會人手少,又多是老者與兼職,分身乏術,似這等本不是問題的“攔路虎”,是始料不
及的!幾經延巖,再延巖,時不我待呀!好在“戲曲音樂”是戲曲人的事,在群策群力之下,
雖難說完美,卻也頗有收獲——為歷史少留些遺憾。真誠地感謝熱愛戲曲音樂又甘作孺子牛
的朋友們。
再其次,定向出版。這題,可就大了,難了!國家有招標法,政府能不遵循?然而,面
對這一龐大工程,又是古老劇種的戲曲音樂,戲曲,有其自身的種性,古老(劇種),尤其
具有特殊性和復雜性,這便具有了它嚴酷的專業性,而音樂在其表現樣式上,又是簡譜,而
非當前院校和出版機構通行的五線譜,這又構成了又一特殊性。這兩個特殊性更凸顯其業務、
專業的專門性的大特殊;于是便又構成了操作運行的矛盾,一時間頗為突出。呈難以調和與
和諧之勢,于是,申訴、報告、協調、溝通,反反復復,如此功在當代、惠澤千秋的大好事,
卻呈現好事多磨的態勢,然而,退而思之,卻也自是事理中事。
有道“山窮水盡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事情再次體現了“認真”二字的詮釋,可見,
世事,只要認真對待了,就沒有解不開的死圪垯。
《中國甌劇音樂大典》終于以它原先設想的“定向”——由中國戲劇出版社出版順暢運行。
從而避免了可能的憾事。
結稿了。將進入下道流程工序。作為八十六歲的主編,真誠地欽敬政府及相關單位統籌

協調之力、之功,在此,率編輯部全體同仁,對在這歷史工程的各方,表示真誠地謝忱!
一部大型的具專業性、歷史性、權威性、資料性、和學術性及工具性的書著,編纂過程
中的困難,是多方面的,設想一帆風順,自是天真。只是始料不及本不成問題的問題,成了
問題。俱往矣,如今是風和日麗,艷陽高照。
回想自2008 年,與政府相關領導醞釀、籌劃、并形成方案至今,說長不長、說短不短的
時日里,雖啟動較晚,但幾位甌劇老人,從未停止過前期準備工作,其中甜酸苦辣,知者自知。
然而,平心而論,原七卷基礎本固然重要。這次的啟動,卻也收獲頗豐,如諸聲腔傳統
折出及唱段的增收,幾多鑼鼓、吹打牌子涵蓋于“八仙”之中,填補了基礎本的不足,凡此
等等,使非物質文化遺產得以豐實無憾。若說這是回報,更是報恩社會。
“大典”的面世,是溫州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決策、組織、運籌、領導,溫州市“非物
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鼎力協調,溫州市甌劇藝術研究院(甌劇團)傾力打造、及溫州市藝
術研究所在承擔《甌劇劇目匯編》重任的同時,大力協助下,共同努力的結果。換言之,是
決心、運籌、協調與協作的產物。是為民族音樂文化奉獻的結晶。今天,看著它呱呱落地于
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時刻,一種幸福豐收的享受與喜悅,油然而生。這,不就是歷史嗎?
是歷史成就了它。時代成就了它。
歷史告訴我們——
一個地方劇種,活動于特定地域,
若無自己的品牌劇目,必不振;
若無自己的大牌藝術家,必不興;
若無自己的音樂特色,必不存。
由于“文化大革命”的劫難,造成許多珍貴資料散失,無法彌補,又由于篇幅所限,
六十年的優秀選段,也只能收入總量的百分之八上下,所以,有的,不得不作點到為止,所
留遺憾,請當事者朋友多多諒解為盼。
最后,由于水平之限,又是在時間緊,任務重,篇幅大,人手少,涉面廣的情勢之下,問題、
訛誤,不盡之處,必定多多,敬請方家不吝指正。
李子敏
2015 年7 月23 日


更多圖片
欧美另类丰满熟妇乱XXXXX